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教育 > 头悬梁刺股的故事和含义(读书改变命运的故事之悬梁刺股)

头悬梁刺股的故事和含义(读书改变命运的故事之悬梁刺股)

娇娇1年前 (2022-11-22)学习教育308

国学成语,浓缩历史精华;曲径通幽,遇见不一样的“中国”。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借用苏子的一首《西江月》开篇,讲战国人苏秦逆境中不颓丧,通过发愤读书,从“文艺青年”成长为高级官员、著名外交家的故事。

(上)不远千里求功名,落魄还乡

苏秦(?—前284年),字季子,河南洛阳人,出生于耕织之家,家境小康,早年到齐国求学,和张仪同拜鬼谷子为师。

学成之后,苏秦外出游历,希望获得赏识。他来到秦国,求见秦惠王说:“秦国西有巴山蜀水、汉中之地利,北面有胡貉、代马可用,南有巫山、黔中作屏障,东有崤山、函谷关易守难攻。土地肥美、百姓富足、战车万乘、兵士百万……这正是人们所说的天府之国。大王如果习用车骑,教以兵法,一定可以并吞诸侯,一统天下,成就帝业。希望大王抽点时间听我详细说明。”

面对苏秦抛出的“画饼”,秦惠王没有动心,甚至有些厌烦,因为此时他即位不久,又杀了商鞅,对摇唇鼓舌的说客很不“感冒”,于是委婉地回绝说:“我听说,羽毛不丰满的不可以高飞,法令不完备者不可以实行诛罚,德行不厚者不可以使唤百姓,政治教化不修明者不可以烦劳大臣。先生你不远千里来朝堂上郑重地指导我,我非常感谢,不过还是过两天再说吧。”

苏秦不死心说:“我就知道大王不能采用我的建议。从历史上看,神农伐补遂、皇帝擒蚩尤……武王伐纣,齐桓公称霸天下,哪有不战而成的?仅仅坐等就得到利益、扩充地盘,即使是三皇五帝、春秋五霸也不可能。从目前形势看,想要统一天下、让敌国屈服,诸侯臣服,非出兵不可……”

苏秦滔滔不绝,奈何秦王一概不听。据有关人士不完全统计,苏秦先后十次上书惠王,都被弃置一旁。

天长日久,从家中带来的“面试”用的黑貂皮袍破了,“求职经费”百斤黄金(黄铜)花光了,再呆下去就有睡大街饿肚子的危险,苏秦只好垂头丧气地走上了回家的路。

与离家时的朝气蓬勃相比,无奈回家的苏秦那叫一个惨。只见他打着绑腿、穿着草鞋、背着书、挑着行李,形容憔悴、脸色黑黄,外加一脸难掩的羞愧之色。

回到家里,看他这副可笑的尊容,正在织布的妻子织布机都没下,嫂子不给做饭,父母连招呼都没打。

苏秦羞恼和沮丧到了极点,长长叹息一声说:“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子不把我当小叔子,父母不把我当儿子,都是秦国的罪过啊。”

当天夜里,等家人都睡下后,苏秦把家里几十箱藏书全都翻了出来,折腾了半天,终于找到了一本姜太公的《阴符》。

头悬梁刺股的故事和含义(读书改变命运的故事之悬梁刺股)(1)

(中)悬梁刺股,“复读”一年再战江湖

苏秦捧着《阴符》如获至宝,立刻趴在那里读了起来,不懂的地方就反复练习揣摩,深入领会,一遍不行两遍……直到弄通为止。

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夜深了,苏秦仍伏身诵读,有时读着读着昏昏欲睡,就抓起身边的锥子向大腿上猛刺,然后从睡意中惊醒,继续苦读,鲜血流到了脚上、鞋子上,他浑然不觉。

天上云卷云舒,庭前花开花落。转眼一年多过去了,苏秦自觉颇有心得说:“哪有游说君主不能让他拿出金玉锦绣,并以卿相之位给我的道理?我这次所学真的可以游说君主了。”

于是,苏秦在家人的劝说和指责声中,再次踏上了离家的路。

这就是成语悬梁刺股的来历,需要说明的是,该成语由两个历史人物故事组合而成。其中,悬梁的典故出自《汉书》,说东汉人孙敬,非常爱学习,白天黑夜勤读不休。每天读书到深夜,担心自己睡着,就把头发用绳子系好,挂在屋梁上。一打瞌睡,头发一拽,清醒过来后继续苦读。为了行文方便,本文把悬梁刺股合用。

悬梁刺股和囊萤夜读、凿壁偷光讲述的都是历史人物刻苦学习的故事,千百年来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寒门学子发愤读书,自强不息。

头悬梁刺股的故事和含义(读书改变命运的故事之悬梁刺股)(2)

(下)亲人前倨后恭,苏秦千古一叹

据《战国策》记载,苏秦再次离家后,先来到赵国碰运气。为了有机会见到国君赵肃侯,苏秦特意在宫室旁边的燕乌集阙前流连徘徊,终于有一天被请进了华丽的殿堂中,见到了赵肃侯。

赵肃侯和苏秦抵掌而谈,十分投机,随后封苏秦为武安君,任相国,并赐兵车百辆,锦缎千匹,白璧百双,黄金万镒,让苏秦作为礼物和经费去游说各国诸侯,推行合纵之计谋,共同抗击强大的秦国。

根据《史记》更为详细的记载,苏秦离家后,首站求见周显王,但被他手下的大臣轻视,无奈弃周而去。后来,苏秦游说成功,高车大马途经洛阳,周显王才醒悟苏秦真是人才,立马派人带着厚礼前来巴结,由是观之,周王室式微,不是没有“天理”的。

随后,苏秦跑到秦国游说秦惠王,铩羽而归(见前文)。

离开秦国后,苏秦奔赵,但是赵国国相——赵王的弟弟奉阳君不喜欢苏秦,苏秦只得离开,投奔燕国。

在燕国,苏秦足足等了一年多才见到了燕王燕文侯,受到信任和重用。在燕国的资助下,苏秦二次来到赵国,此时奉阳君已死,苏秦趁机游说赵王,得到赵王支持。

此后,苏秦又相继赶到韩国、魏国、齐国、楚国游说,连战连捷。

在苏秦的穿梭外交下,六国合纵成功,共同结盟抗击秦国,苏秦同时挂六国相印,为合纵长,从此秦国不敢窥测函谷关以外的土地达十五年之久。

另据记载,当初苏秦南下游说楚王途经洛阳,父母听说后,连忙张罗打扫住处,清扫街道,并特地请了鼓乐班子吹吹打打跑出三十里地迎接儿子。妻子则一反常态温柔又温顺,侧目而视,侧耳倾听。他的嫂子则匍匐在地,蛇行向前,不住地跪拜。

苏秦很奇怪地问:“嫂子,为什么您以前那样傲慢,现在又这样谦虚卑下呢?”

苏秦的嫂子也是个老实(俗气)之人说:“因为现在你身份高贵还有很多金钱啊。”

苏秦长叹一声说:“一个人贫穷时,父母都不当儿子看待,富贵之后却连亲戚也害怕。人生世上,对于权势富贵,怎么能够忽视呢?”

苏秦把很多金子珠宝分散给亲朋好友后,离家而去,继续未竟的事业。后被刺杀,死在齐国,这是后话。

读后感:

相信读完这故事后,朋友们会有不同的感想。我的看法是:一、一个家庭不能太贫困,没有面包,梦想会饿死的。以苏秦为例,如果不是家里有钱,他很难“出(齐)国留学”,更不可能外出游历。二、一个家庭可以不买彩电、冰箱,但一定要多买些好书,说不定哪天就派上用场。

国学经典欣赏:

(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滕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絍,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然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 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战国策·秦策》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战国策·秦策》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支持或者同意该观点。其原创性、真实性未经本站证实,其内容仅供参考,本站不对其内容承担任何责任。

本文链接:https://www.hloby.com/2022112985.html

相关文章

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全诗(傲雪寒梅最经典的诗句)

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全诗(傲雪寒梅最经典的诗句)

近日,京都各大公园的腊梅花都开了,吸引了不少的游客和摄影爱好者纷纷前往。为初春略显冷清的公园增添了不少热闹的场景。蜡梅又称腊梅,金黄的花瓣似蜡,在岁首初春凌风傲雪,毅然绽放。花香清雅,沁心彻骨。昂...

清明时节雨纷纷全诗(清明节最佳的诗词)

清明时节雨纷纷全诗(清明节最佳的诗词)

今天是清明节,杜牧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节是一个感伤的节日,虽然有各式的踏青春日活动,可诗人们还是很惆怅,他们忧伤岁月、感慨人生浮沉,十首清明诗词,诉说着诗人们内心的坎坷...

关于书的名人名言(经典读书名言100句)

1、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2、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什么叫同位语(1张图帮你彻底搞懂同位语)

什么叫同位语(1张图帮你彻底搞懂同位语)

在5分钟通悟11种句子成分:主谓宾表定状补同位插入叹呼一文中,我们把基本句子成分和对应词性做了总结,回顾下表可以看出:名词性结构可以在一个句子中充当主语、宾语、表语和补语(注意:名词性结构包括名词...

关于风的古诗(飞花令“风”的诗句全集)

关于风的古诗(飞花令“风”的诗句全集)

「飞花令」本是中国古代一种喝酒时用来罚酒助兴的酒令,「飞花」一词出自唐代诗人韩翃《寒食》诗中的「春城无处不飞花」。 在这个特殊的假期,家长们不如和孩子一起玩玩「飞花令」,不仅能让...

寒山寺上一棵竹谜语(元宵节猜灯谜四大方法)

寒山寺上一棵竹谜语(元宵节猜灯谜四大方法)

元宵节为什么要猜灯谜?元宵猜灯谜的原型是一些政客采用民间故事传说的隐喻,三国时候,猜谜盛行。后来逐渐发展,谜语书面创作成了规模,甚至在全国各地铺开,就成了一年一度的元宵猜灯谜活动。...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