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教育 > 朝代顺序表口诀(从这3篇朝代顺序口诀开始)

朝代顺序表口诀(从这3篇朝代顺序口诀开始)

莎莎1年前 (2022-09-24)学习教育129

我国历史悠久,岁月的长河里经历了无数次的朝代更迭。无数次,对,就是很多很多次那种... ...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记住繁琐的朝代变更顺序呢?

朝代顺序表口诀(从这3篇朝代顺序口诀开始)(1)

方法必须有 !三种记忆口诀,绝对的干货,话不多说,收下我的诚意!

朝代顺序表口诀(从这3篇朝代顺序口诀开始)(2)

一、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朝代顺序表口诀(从这3篇朝代顺序口诀开始)(3)

二、

夏后殷商西东周,春秋战皇秦皇收,

西汉东汉蜀魏吴,西晋东晋兼五胡。

匈奴羯氏羌慕容,拓跋代北后称雄。

宋齐梁陈是南朝,北魏齐周称北朝。

北周灭齐传於隋,隋又灭陈再统一。
隋灭唐兴称富强,五代十国各称王。
契丹兴起在北方,建号为辽入汴梁。
五代梁唐晋汉周,宋朝建国陈桥头。
女真建金先灭辽,打破汴京北宋消。
南宋偏安在江南,蒙古兴起国号元。
灭金灭宋归一统,元朝统治九十年。
明代共传十六君,满洲初起号后金。
后金国号改为清,入关称帝都北京。
人民觉悟革命起,清帝退位民国立。
人民民主再胜利,齐心奔向共产国。

朝代顺序表口诀(从这3篇朝代顺序口诀开始)(4)

三、

炎黄虞夏商,周到战国亡,

秦朝并六国,嬴政称始皇。

楚汉鸿沟界,最后属刘邦,

西汉孕新莽,东汉迁洛阳。

末年黄巾出,三国各称王,

西晋变东晋,迁都到建康,

拓跋入中原,国分南北方,

北朝十六国,南朝宋齐梁,

南陈被隋灭,杨广输李唐。

大唐曾改周,武后则天皇,

残皇有五代,伶官舞后庄,

华歆分十国,北宋火南唐,

金国俘二帝,南宋到苏杭,

蒙主称大汗,最后被明亡,

名到崇祯帝,大顺立闯王,

九传至光绪,维新有康梁,

换位至宣统,民国废末皇,

五四风雨骤,建国存新纲,

抗日反内战,五星红旗扬。

附中国朝代更迭时间表:

朝代顺序表口诀(从这3篇朝代顺序口诀开始)(5)

朝代顺序表口诀(从这3篇朝代顺序口诀开始)(6)

#推荐阅读#

【实测】从4万同类中胜出的《唐诗三百首》,想知道它长啥样吗?

【实测】《千家诗》中的土豪金,你值得拥有!

【实测】小学生字典哪家强?我们从3万多同类商品中挑选出这一本

【实测】唐诗三百首VS千家诗,到底给孩子哪一本?

【实测】如果不能仰望星空,请带孩子亲近苍穹(3-12岁星空书推荐)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支持或者同意该观点。其原创性、真实性未经本站证实,其内容仅供参考,本站不对其内容承担任何责任。

本文链接:https://www.hloby.com/2022091176.html

相关文章

幼师资格证报考条件(考幼儿教师资格证应具备的素质)

幼师资格证报考条件(考幼儿教师资格证应具备的素质)

幼儿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行业,需要幼师真正的'喜欢孩子,爱孩子,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很高。幼儿教师是幼儿的启蒙教师,对幼儿的一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有爱模仿的特点,所以教师是幼儿的榜样,所以考官是喜...

赠刘景文的诗意(课文解析知识点)

赠刘景文的诗意(课文解析知识点)

《古诗三首》课本朗读+原文 《古诗三首》课文知识点 1、注意斜(xié)的读音,斜的意思是弯弯曲曲。 2、《山行》前两句诗写了哪些景物? 写了秋天的...

木兰诗原文带拼音(七年级寒假语文古诗文背诵)

木兰诗原文带拼音(七年级寒假语文古诗文背诵)

孙权劝学 ■【宋】《资治通鉴》(司马光)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qīng)/治经/为博士邪(yé)!...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意思(国学经典论语名句详解)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名句的诞生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1无軏2,小车3无軏4,其何以行之哉?”  &ems...

黑发不知勤学早作者(颜真卿这首诗只有4句)

黑发不知勤学早作者(颜真卿这首诗只有4句)

说起句句经典的诗,真的不多,特别是值得人去学习,值得人去反思,能够勉励自己,又能够勉励后人的诗,那真的少之又少了。当人不乏有一些经典诗句,但绝非不是句句经典,譬如陆游一句:“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

白日依山尽的意思(古诗《登鹳雀楼》原文注释)

白日依山尽的意思(古诗《登鹳雀楼》原文注释)

原文: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释: 1.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